1958年冬季,中央军委作出了将总高级步兵学校并入南京军事学院的决定,因此校领导也随之转任到军事学院。作为总高级步兵学校的校长,姚喆对此表示坚决拒绝,他希望能调至军区工作,这一要求让不少人感到困惑和不解。
姚喆是红三军团走出的杰出指挥官,其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突出成就,尤其是在开辟大青山根据地的历史贡献,使他受到广泛赞誉。新中国成立后,他选择到军事学院进修,经过培养和学习,他顺利毕业并被任命为总高级步兵学校的副校长,协助校长宋时轮的工作。然而,对于姚喆这样一位战场经验丰富的将领而言,转向军事教育的挑战显得尤为艰巨。对共产党人来说,做到“边干边学”和精通一个领域同时兼顾多个领域是非常重要的。
在新中国的建设过程中,许多人并未从事以前的专业工作。比如,张爱萍将军参与了“两弹一星”工程,曾自谦地表示:“我只知道山药蛋和鸽子蛋,原子弹却一无所知。”然而,他却在此过程中不断学习,最终成为了“两弹一星”的重要功臣。而何长工在军事教育方面颇有造诣,曾任红军大学校长和抗大副校长等教育职务十多年,新中国成立后,他则调任重工业部和地质部担任副职。
展开剩余70%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面对新环境时,很多人可能会感到排斥,但随着时间推移和熟悉度的增加,便能渐渐适应。
1957年,因宋时轮调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姚喆接任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然而,1958年突如其来的“反教条主义”运动令姚喆承受了不少压力与痛苦。
建国初期,新中国在政治上实施“一边倒”的方针,各个行业都与苏联保持紧密联系,自然军队也在学习苏联的风潮中。虽然这种学习初始是出于对先进经验的向往,却逐渐出现了简单照搬和脱离实际的现象。在意识到这些偏差后进行了纠正,结果却被上级上纲上线,夸大至方向性、路线性问题,这便是反教条主义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
这一波运动首先影响到了训练总监部与南京军事学院,其领导如刘伯承、萧克、李达、郭天民等人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在这样的风潮中,身为校长的姚喆不断遭受批评,并被要求反省,检查的时间竟长达半年之久。作为一位从战场上走来的指挥员,姚喆在这样的环境下难以想象自己会面临如此局面。
1959年初,总高级步兵学校与南京军事学院合并,这让姚喆看到了新的希望。通常情况下,姚喆应该能够在军事学院担任副院长,而政委刘浩天则担任副政委。但姚喆却向军委提出,渴望调任军区部队工作,坚决拒绝了继续留在院校的机会。最终,上级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任命他为武汉军区的副司令员。
总高级步兵学校是一个正兵团级单位,因而其领导职务普遍与大军区的副职相当。因此,像姚喆和刘浩天这样的干部调至大军区担任副职也在情理之中。
到了1960年,军事学院院长廖汉生被调任北京军区,副政委刘浩天则接任院长。如果姚喆当时选择留在南京军事学院,他或许便能顺利晋升为院长了。
对于姚喆的离开,同样来自红三军团的老部下、副院长张震对此并不以为然。他始终相信,只要遵循上级的指示,踏实工作,便不会遭遇问题。然而,令人意外的是,1967年,他也遭遇了冲击,心中不免对当初未能坚决要求到军区工作而感到一丝后悔。
然而,到了1970年,张震被调任为武汉军区的副司令员,这样他便与姚喆共事于一个单位,谈及许多往事,双方的感慨颇多,感受也愈加深刻。
发布于:天津市炒股软件排名前十名,国信配资,配资股票交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