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芯核防务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核防务”)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圆满完成增资扩股,成功引入北京北机机电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兵器新动能(安徽)股权投资基金等战略投资者。此次增资既是公司深化国企改革、践行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实践,更是以核心技术优势抢占新能源安全与国防装备产业高地的关键布局,为构建“安全感知+智能处置”产业生态注入强劲动力。
< 经营效益稳步攀升 规模实力持续夯实 >
近年来,芯核防务在复杂经济形势与激烈市场竞争中稳扎稳打,以持续向好的经营态势筑牢发展根基。2021-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及净利润均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达39.06%,利润总额年均增长率42.48%,这份成绩单不仅彰显了企业在核心技术驱动下的市场竞争力,更体现了国企在关键领域抵御风险、稳健发展的韧性。
< 技术壁垒构筑竞争护城河 融合发展锻造独特优势>
作为安徽军工集团核心企业,芯核防务深耕传感器与安全防控领域十余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安徽省大数据企业、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安徽省双软企业,先后入选安徽省国资委党委基层党建工作“领航”计划示范库,获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优秀企业品牌”,形成了多维度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全栈式技术闭环,筑牢安全防护根基。公司以“传感-探测-控制-抑制-平台”全链条技术贯通为核心,自主研发的复合型探测器融合气体、温度、烟雾、压力等多维度监测,能在电池包、电池舱等有限空间区域实现超早期可靠预警。采用航天产气技术研制的小型非储压灭火装置可在10秒内完成热失控抑制,较传统方案响应速度提升3倍。截至目前,公司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项,安徽省新产品鉴定3项,公安部科技成果鉴定2项,消防产品鉴定10项,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100余项,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5项,荣获中国自动化学会等行业协会多项奖项,进一步奠定了军民融合发展的坚实基础。
科研攻关能力强,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先后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行业重点科研项目,覆盖国防安全、公共安全等关键领域。其中,某“硅基气体敏感薄膜兼容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突破国外技术垄断,成功实现MEMS硅基气体传感器国产化量产,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提供了核心元器件保障,支撑公司在传感器算法优化、智能防控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技术成果,多项创新填补国内行业空白。
产品协同发展,拓宽市场应用边界。公司通过特品、汽车、消防等多领域资质认证,构建了覆盖市场的质量管控体系,产品既能满足国防装备对高温、抗干扰的严苛要求,又能适配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的规模化应用场景。其中,PACK级魔方复合探测等创新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仅助力国内汽车主机厂及储能集成商提升产品竞争力,更随终端产品出口海外,有效提升了“中国制造”在全球安全防控领域的影响力。
场景化需求定制,适配多元安全需求。公司聚焦“有限空间安全”细分领域,针对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商用车)、电化学储能、国防装备等场景差异,开发定制化技术路径:在乘用车领域,研发高集成多传感复合探测系统,适配主机厂前装需求;在储能领域,推出热管理/消防二合一系统,已服务头部企业;在特品领域,承担相关风险识别预警项目,为有限空间和无人装备提供环境感知核心模块。
软实力持续提升,塑造品牌硬核形象。公司坚持党建引领文化建设,高度重视软实力提升,从文化、理念、环境等维度对企业形象进行整体策划,突出“安全防控、创新赋能”的经营理念。通过建立党员博士创新站、国家专项办公室、专业实验室等实践平台,促进科研成果高效转化。公司创新成果及团队多次被中央电视台CCTV1、CCTV2、安徽电视台、《中国电子报》《安徽日报》《安徽商报》等权威媒体宣传报道,其中“公共易燃挥发物监测告警装置”被誉为“皖造神器”,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 战略增资加码技术迭代 剑指行业领军地位 >
此次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将与芯核防务形成资源互补:北机机电在车辆灭火抑爆、智能消防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公司传感器优势形成“探测+处置”协同;兵器工业集团旗下基金则将助力公司对接军民融合产业资源,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升级科研、生产条件,在特品及智能感知攻破“卡脖子”技术、攻坚核心产品。
公司将以此次增资为契机,持续强化“技术+场景+资质+文化”四维壁垒,通过技术下沉与军民两用市场拓展双向发力,为国家“双碳”战略落地与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在产业安全新赛道上书写国企创新担当。
炒股软件排名前十名,国信配资,配资股票交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