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次在社交媒体上隔空喊话中国买家,希望多买点美国大豆。然而,中国方面至今没有回应。收获季的大豆压在粮仓里,美国农场主的心情比田间的天气还要沉闷。
在美国中西部,联合收割机开过时,豆荚碎裂的清脆声仿佛是在提醒人们,今年的市场和往年不一样。往年中国至少会早早签下约10%的产量,今年却是一单没有。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直言,这情况前所未有。
中国一直是美国大豆最大的海外客户,采购量长期超过其他买家的总和。如今买单的人不再来,美国农业感受到了真切的寒意。这不仅是市场起伏,而是中美贸易关系变化的结果。
2018年,特朗普第一次当总统时主动挑起对华贸易摩擦,中国立刻用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的方式进行反制。这一招直接击中了美国农业的命门,出口量在几年内就被削去一半。从2017年的3285万吨峰值往下掉,即使后来有过短暂回升,但总体趋势是持续下滑的。
特朗普当时认定,美国大豆不可替代。可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完全有得选。
这些年,中国没有等美国政策回头,而是自己调转方向。进口渠道越铺越广,巴西、阿根廷的份额连续增长。和南美谈合作并不局限于大豆,中国甚至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拉进了供应链。
这样的布局,让中国进口大豆的结构发生质变。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从巴西进口量占到总量约七成,美国的份额只有不到四分之一。选择权变多了,议价的底气自然就硬了。
对美国农场主来说,这一切意味着他们再也不是不可或缺的伙伴。特朗普今年重返白宫后,还在延续过去的强硬立场,但眼前的国际市场已不是八年前的样子。
巴西趁机成了最大赢家。2024年出口大豆超过1亿吨,其中超过70%流向中国。巴西总统卢拉上台后,全力加强对华农业合作,不仅扩大种植面积,还投入资金大幅提升港口和运输能力,把物流这块短板补了上去。
巴西还盯上了美国的另一块市场,牛肉。今年中国未向数百家美国牛肉企业续签出口资质后,巴西肉类出口协会立刻表示,自己完全能填补这部分供应。
这种供应链的重构,不止停留在大豆或牛肉,几乎遍布每一种主要农产品。中国在东南亚找稻米,在中亚买植物油,从俄罗斯进谷物,从非洲引进咖啡,把依赖分散到多个方向。
多元化的好处显而易见,风险低了,价格谈判空间也大了。反观美国,优势正在一点点被削掉。农业部的报告显示,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不仅受政策反复影响,基础设施老化、物流成本高企也在拖后腿。
在贸易策略上,中国显得更为灵活。通过提前锁定订单、签署长期协议等方式,中国买家常常能拿到更优惠、更稳定的货源。这份稳健,与特朗普的急躁形成强烈反差。
农业领域分析师指出,白宫可能低估了中国反制措施的耐力。这并不是临时的报复动作,而是一步步的战略调整。美国的社交媒体喊话,放在几年前或许能换来一次磋商,如今更多只是外界眼里的焦虑信号。
特朗普第一次贸易战的算盘,是用关税敲出谈判筹码,中国则用八年时间改变了游戏规则。如今的结果是,美国不再是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大门口,而只是多个入口中的一个。
巴西的崛起告诉全世界,全球化市场里没有永远的垄断供应商。美国认为中国离不开自家大豆的年代已经结束,而这一切变化的起点,正是在2018年的关税对抗。
美国中西部的金色豆田依旧翻腾,但丰收并不带来喜悦。曾经稳坐头牌的大客户现在换了座位,美国农场主看着粮仓和账单,只能等下一步的政策转机。
在巴西港口,准备运往中国的大豆正一船接一船装载,调度员在无线频道里喊着下一班的时间。
炒股软件排名前十名,国信配资,配资股票交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